“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已经无声无息地潜入大众生活。有调查显示,中国大约有1%~2%的人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统计学数据显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女性居多。但由于男性暴力破坏性较强,BPD男性患者多被误诊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比如焦虑时寻衅更壮硕的男子、打架斗殴导致被拘留这种逃避抛弃和自毁行为,常常不被认为是BPD的表现。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有学者描述便是“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
专家指出,“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较严重的人格障碍,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临界状态,以反复无常的心境和不稳定的行为为主要特征。”
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提出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至少需具备下述8种中的5种特征:
1)有冲动性地引起自我伤害的可能,如挥霍金钱,赌博或者自伤身体;
2)人际关系不稳定或过于紧张,贬低别人,为一己之私经常利用别人;
3)不适当的暴怒或缺乏对愤怒的控制;
4)身份识别障碍,表现为对性别认同,自我认同,选择职业等变化无常;
5)情感不稳定,如突然抑郁焦虑,激惹数小时或数日,随后又转为正常;
6)不能忍受孤独,孤独时即感到抑郁;
7)自伤身体行为,如自我毁形,屡次发生事故或殴斗;
8)长期感到空虚和厌倦
根据最新版的《DSM-IV-TR》的定义,BPD放在Axis II。边缘性人格疾患的主要征状如下:
1.疯狂努力以避免真实或想像中的被放弃。
2.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特征为变换在过度理想化及否定其价值两极端之间。
3.认同障碍:自体形象(self image )或自体感受(sense of self)持续明显不稳定。
4.至少两方面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
5.一再自杀的行为、姿态、威胁,或自残行为。
6.由于心情过度易于反应,情感表现不稳定。
7.长期感到空虚。
8.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
边缘性人格障碍可能诱发原因
童年时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受到极大创伤如:身体或性方面的虐待
多数病人的童年与家人分离,被忽视,双亲有冲动和忧郁的特质
边缘人格障碍者的临床表现
第一,紊乱自我身份认同(Self-identity)。缺乏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低自尊,对诸如“我是谁?”、“我是怎么样的人?”、“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缺乏思考和答案。这种自我身份认同的紊乱往往开始与青春期,而边缘人格障碍患者显然出现了自我身份认同的滞后,长期停留在混乱的阶段,其自我意象不连续一致且互相矛盾。这反映为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