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 联 系 人:彭蓝飞
  • 联系邮箱:angelfei618@163.com
  • 中心地址:东莞市莞城区东纵路翠珑湾10栋508
亲子教育
  •  首页 
  •   >  婚姻家庭
  •   >  亲子教育
 

迷失的少年--网瘾咨询案例

添加时间:2013-09-27 16:46:33    浏览次数:18次


    我长期从事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家长因为孩子的问题忧心忡忡,甚至焦灼不堪。问题表现为孩子厌学、学业不良或者彻底弃学,究其原因,似乎都能归结到一点:都是网瘾惹的祸。网络聊天让孩子们沉湎痴迷,网络游戏让孩子们欲罢不能。网络成了毒蛇猛兽,坑害了多少花季少年。对于网络,我也有许多的体会和和识,我感到如今的网络世界正具有越来越强的现实性,它更像是现实生活的延伸,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更广泛的世界。为什么网络在这些孩子的眼中,却变成里摆脱现实世界的“精神乐园”呢?


    国外网络成瘾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中国却集中在15~20岁;国外网络成瘾的内容比较分散,而中国80%~90%集中在网络游戏;为什么这么多的孩子会迷恋网络?中科院的高文斌博士高文斌博士自2002年开始关注并研究网络成瘾问题说,他谈到首先要回答“网络给了青少年什么”。家庭、学校是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成长保障的的主要渠道。如果家庭、学校不能满足他们的正常的发展需要,青少年就会寻找其他的替代途径去弥补。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咨询室,哭诉着“救救我的孩子”,孩子站在一旁,却无动于衷。父母们希望咨询师可以提供神奇的方法,让孩子在某些方面发生改变:不再厌学,不再上网成瘾,不再乱发脾气,暴力攻击别人……,当父母把孩子网瘾的根源归因于网络游戏的毒害、归因于教育制度的弊端、归因于社会环境的不良,或抱怨自己的孩子德行出现问题,而去指责被别的孩子带坏等等,却从不谈及自己是否履行了作为父母、教育者的责任,是否给予了孩子所需要的爱和关心,也不愿检讨自己的责任,不愿正视自己是否在孩子的成长中已经树立了一个的榜样。甚至有些父母被告知,孩子的状况完全是因为他们的教养方式不妥或者缺乏责任感等等问题,导致孩子日益不满和积重成疾,他们的反应可能会非常激烈:“什么?这不可能,这并不是我们的问题,你要帮助我去改变孩子的……。”这样,他们就会离开诊所,寻找别的心理医生,而后者可能按照他们的愿望,给他们提供毫无痛苦的“捷径”———毫无效果可言。最后,他们就会对朋友,也对他们自己说:“为了孩子,我们尽了所有的努力。我们为他找了四个心理医生,但没有任何帮助。”


    也许这些父母们不是有意要隐瞒、逃避问题的根源,但我们的家庭和教育确实出现了问题,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躲避问题和逃避痛苦正是人类心理问题的根源,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事实上,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都并非完美,在孩子成长中每一个问题,他们也是第一次遇到,我相信他们也是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当看着父母和孩子彼此带着不堪忍受的痛苦和心灵创伤前来时,作为心理咨询师,虽然我们并不能帮助解决他们的家庭的现实问题,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给他们生活的勇气,尽管你感到害怕和痛苦,但仍能迎难而上。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感到:众多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网络成瘾、不能自拔的现象,虽然网络游戏、家庭教育、教育制度等等的弊端这些外部条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问题的内因我们还必须从青少年自身说起。

    根据埃里克森的的人格发展理论,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可划分为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人生的八大冲突有3个会在孩子的青春期内发生,分别是“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和“友爱亲密与孤独疏离”,网瘾少年的的问题似乎都能从这三个冲突中找到对应。面对社会上因为网瘾问题导致的一些极端事件,有人惊呼:我们的孩子会垮掉吗?


    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心态也正变得浮躁、焦虑,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也正经历着一个迷乱的时期,很容易陷入到一种焦躁、没有追求的氛围中,迷失在“我是谁”的困惑中。


    假如他们生活在几十年前,成长于一个稳定、单纯的亲属群体中,“我是谁”不会成其为问题,我是父母的孩子,整个街道的人都认识我,如果我市南海,也许长大后会子承父业,如果我是女孩,就会像我母亲那样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我的角色是清晰的,尽管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但心里上的安全感是可以保障的;但我成长于一个快速、复杂的社会,家庭教育的功能缺失、教育环境的功利主义、网络世界的吸引魅惑,处在现代社会高度技术发展文化中的青少年,对自我认同的挣扎,受到的影响最多最深。


    健康的自我形象始于我们对人的基本心理需求。通过这些需要的满足来建立对自我的贫家体系。而形成一个健康的自我形象,需要满足3个基本的心理需求:即归属感、价值感和重要感。


    人们在学业中最想建立的是重要感与能力感,在交往中最想找到的是价值感,在家庭中最想确立的是归属感,如果在这几方面受挫,他们就会出现问题。在学校里,仅仅以学业成绩来评价孩子,就会造成其自我认同感降低,为了减轻对压力和痛苦的感受,他们就通过打游戏这种容易产生成就感的方式进行补偿,获得自我认同的满足。


    古希腊的神谕告诫我们:“认识你自己”。无论网瘾少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背后都有一个共同问题:他们的自我形象都受到了伤害。自我是最重要的,它可以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决定一个人的独特性,决定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不可替代性……,那些问题少年正是在成长中没有建立起健康的归属感、价值感和重要感,在问题与扭曲的关系中没有建立积极、正面的自我形象,才导致在网络迷失。


    如果我们不能去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调整被扭曲的自我,而只是去无力地呼吁关闭网吧、撤掉游戏,其实是舍本逐末,收效甚微的。


    在一些工作实践中,我对前来求助的网瘾少年不再拘泥于问题,而是从重塑自我开始,给他们成长的支持,让他们认识到“虽然有失败,我仍会杯完全宽恕和接受”,卸下过多的心理负担,从容去面对属于自己的人生。
 
 

彭蓝飞老师

564823170
咨询预约电话
0769 - 23607195
13688911801
 
分享按钮
 
电话:0769 - 23607195 13688911801Copyright 2006-2013 http://www.dgd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06080号
地址:东莞市莞城区东纵路翠珑湾10栋508 邮箱: angelfei618@163.com
大智慧心理咨询中心:www.dgdz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