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 联 系 人:彭蓝飞
  • 联系邮箱:angelfei618@163.com
  • 中心地址:东莞市莞城区东纵路翠珑湾10栋508
亲子教育
  •  首页 
  •   >  婚姻家庭
  •   >  亲子教育
 

孩子现在沉迷于网络,我到底该怎么办?

添加时间:2014-01-17 10:36:12    浏览次数:17次

    网瘾,早已不是个新鲜名词。家长们最常问我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现在沉迷于网络,我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要帮助孩子走出网瘾,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自己心态的调整。

 

    第一,  改变注意焦点。

    有些孩子有网瘾的原因,是因为过去父母亲的严厉要求、过高期许,让孩子丧失了学习动机:“反正怎么学,也不会让父母满意,我根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那不如索性放弃。”

    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父母亲首先该做的,是调整自己的注意焦点,并明确告诉孩子:“现在爸妈最关心的不是你的学习成绩,我们也不那么在乎你是否能考上重点学校。对我们而言,你的心情状态才是最重要的。”告诉孩子,父母关注的焦点早已经做了转移,你们不会只看他的成绩,而是更关心他的心情,如此一来,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心灵呼吸的空间,化解原本紧绷的亲子关系。

 

    第二,  改变对上网的态度。

    父母亲的首要目标,是先打开亲子沟通的渠道。之前有不少的父母亲告诉我,他们在发现孩子沉迷网络,屡劝不听之时,就会动手把电脑关了,搬了,甚至砸了!然而发觉似乎完全起不到效果。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更产生逆反心理,因为他又多了一个大好例子,来证明父母是多么不懂他,不理解他。所以父母比较好的做法是,开始学习去理解孩子。

 

    比如有一对上了年纪的父母亲,下定决心开始学上网,妈妈原本是个电脑“白痴”,连电脑开关都找不到,一点点开始学用网络,直至可以很轻松的发送E-mail。

    而她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就是发给儿子的:“老妈很关心你,可总是碰不到你,所以发个邮件问候你一下。最后还附注一句,“<ps>我发觉,发电子邮件还蛮方便的。”

    结果当天下午就收到了儿子的回信。

 

    这个做法精彩极了!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理解他的,而不是毫无道理地完全排斥网络的正面功能,大大有助拉近亲子的心理距离。

 

    第三,适度为自己之前不理想的举动表达歉意。

    许多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惊呼起来:“这怎么可以?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哪有大人跟孩子道歉的道理呢?”

    事实上,孩子对父母的抵触情绪,往往可追溯至某一次事件,导致了他们就此认定,父母亲是不懂尊重的老顽固。 例如,我曾经遇到过一个16岁的网瘾少女,她辍学不念书,跟男友同居,让父母很是头疼。而现在的她,心中对母亲充满怨恨。和她详谈过后,发现有一次的“火 锅事件”是令她大为改变的导火索。13岁那年,她在和同学吃火锅,母亲找上门来,当着大家的面打了她一巴掌。她告诉我:“这一巴掌,就把我们的母女之情打 掉了!妈妈怎么可以当着我同学的面打我?”父母亲站在自己的立场,觉得这事没啥大不了,打一下有什么了不起,可对青春期好面子的孩子来讲,这可是很大的事 情。

 

    当父母亲意识到某些事情做的的确不妥,主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歉意,会软化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结,同时也是高明的情商示范。

   

    父母往往觉得“对不起,爸妈错了。”太过矫情而说不出口,那就不妨采用一些比较婉转的道歉做法,练习为心情道歉:“我当时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现在想来我觉得真的很抱歉。”

    如此尊重孩子的做法,可以化解家长与孩子间的芥蒂,让孩子找到持续跟父母亲做沟通的动力。

 

 上一篇文章:【勇敢传说——从恨妈妈到爱妈妈】

 下一篇文章:【以感念代替怨尤 】

 上一篇文章:【幸福夫妻,冲突解决有妙方】

 下一篇文章:【女性到底需要什么?】

 上一篇文章:【抛开压力,写出健康好心情】

 下一篇文章:【无聊,是一种享受! 张怡筠】

 上一篇文章:【成功者的恐惧感】

 下一篇文章:【什么是恐惧症?】

 上一篇文章:【下定决心,就会快乐】

 下一篇文章:【警惕“冬季抑郁”,赋予孩子情绪正能量】

 上一篇文章:【强迫症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文章:【苦不堪言的强迫症】

 上一篇文章:【余光强迫的治疗方法】

 下一篇文章:【余光恐怖的诱因】

 上一篇文章:【认识同性恋】

 下一篇文章:【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上一篇文章:【什么是人格障碍?】

 下一篇文章:【偏执性精神障碍】

 上一篇文章:【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分析】

 下一篇文章:【失眠的另一种意义】

 上一篇文章:【如何让老板主动为你升职】

 下一篇文章:【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心理准备】

 上一篇文章:【当疾病敲开家庭之门】

 下一篇文章:【死亡焦虑症心理治疗案例】

 上一篇文章:【你会制造浪漫吗?】

 下一篇文章:【亲爱的,你今天好吗?】

 上一篇文章:【没考好怎么办?】

 下一篇文章:【诗歌朗诵——家庭活动之六】

 上一篇文章:【第九期精神分析心理沙龙--电影《星际穿越》里的爱与分离】

 下一篇文章:【8月精神分析沙龙(六)】

 上一篇文章:【培养宝宝的情商要趁早】

 下一篇文章:【如何倾听孩子心声?】

 

 

彭蓝飞老师

564823170
咨询预约电话
0769 - 23607195
13688911801
 
分享按钮
 
电话:0769 - 23607195 13688911801Copyright 2006-2013 http://www.dgd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06080号
地址:东莞市莞城区东纵路翠珑湾10栋508 邮箱: angelfei618@163.com
大智慧心理咨询中心:www.dgdzh.com